靈臺打出三張王牌 “鏈”就富“蔬”產業
盛夏的靈臺,萬物競秀,蔬果飄香。廣袤的田野間,鱗次櫛比的日光溫室在驕陽下流轉著晶瑩的光芒,連片的露地菜畦綠浪翻涌,每一寸土地都在迸發著豐饒的韻律……
近年來,靈臺縣持續深耕蔬菜產業發展沃土,始終堅持設施蔬菜和露地蔬菜齊頭并進、規模擴張和鏈條延伸兩手齊抓,提質創牌和市場增效同頻共振,實現了種植規模千畝連片、鏈主企業效益倍增、市場營銷多措并舉、聯農帶農全面覆蓋。一幅布局更優、品質更好、品牌更響、市場更寬、鏈條更長的蔬菜產業發展新畫卷正以蓬勃之勢鋪展延伸。
種植模式優化 產業規模效益雙向突破
靈臺縣中臺鎮楊村蔬菜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示范園大棚內藤蔓交織,頂花帶刺的黃瓜在葉間俏皮躲藏,成串的西紅柿漲紅了臉頰輕輕晃蕩……這里不僅是果蔬生長的沃土,更是全縣設施蔬菜產業創新發展的縮影。
靈臺縣依托“兩河”川區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構建了“龍頭企業引領+合作社組織+農戶參與”的產業化聯合體,編織起設施蔬菜與露地蔬菜協同發展的產業網絡。通過科學規劃種植結構、優化區域產能布局、精準實施技術配套,形成了“四季有菜、品種豐富、效益疊加"的產業發展新格局,實現了資源要素的高效配置和產業效益的持續提升。
這種“季節互補、品種互促、效益互增”的發展模式,讓土地資源得到最大化利用,也讓農戶的錢袋子日益充盈。梁原鄉是靈臺縣露地蔬菜核心種植區之一,近日,在梁原鄉橫渠村高原夏菜種植基地,現代化的菜苗移栽機正在田野間高效作業,上盤、放苗、覆膜、播種等工序一氣呵成,村民們正忙著鋪設滴灌管道,滴頭均勻分布在幼苗根部,為蔬菜生長提供精準的水肥保障。
為進一步推動產業發展,靈臺縣持續拓展北部塬區萬畝露地蔬菜產業帶規模,建辦梁原、上良、西屯、蒲窩、邵寨朝天椒千畝示范點5處,帶動12個鄉鎮種植朝天椒6300畝,并結合果園套種和庭院經濟落實春播蔬菜1.7萬畝,預留高原夏菜種植區2.52萬畝。目前,全縣年蔬菜種植面積高達4.5萬畝以上,綠色、無公害蔬菜年產量高達6萬噸左右,創造產值超2.5億元。
產業鏈條延伸 全鏈發展格局加速構建
以集約化育苗為產業基礎,以規模化種植為發展依托,以全鏈條發展為戰略目標,靈臺縣的蔬菜產業正在實現從傳統分散種植向現代化千畝連片基地的跨越式發展。
中臺鎮水泉村是靈臺縣蔬菜產業發展的源頭之一,這里的21座日光溫室主要用于果蔬苗木的培育。優質種苗培育,是助推蔬菜產業提質增效的關鍵發力點。目前,全縣共有中臺水泉、楊村、坷臺、什字中永、梁原付家溝蔬菜集約化育苗點7處,全年育苗量達8000萬株,為全縣蔬菜產業鏈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種苗保障。
從一株菜苗到萬畝菜田,從標準化基地建設到精深加工延伸,從品牌價值提升到產銷體系完善。靈臺縣以“延鏈、補鏈、強鏈”為重點,通過靶向招商、精準培育,不斷放大企業的帶動效應,隨著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甘肅隆浩鴻農業、新疆坤沃農業等多家具有全產業鏈運營能力的龍頭企業相繼落戶靈臺,企業帶來的先進技術、市場渠道和管理經驗,更是有效解決了農戶在技術應用不精、生產規模不大和產品銷售不暢等方面的難題,實現了企業壯大與農民富裕的“雙向奔赴”,為全縣蔬菜產業提質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撐。
如今,種苗繁育、智慧種植、精深加工、冷鏈儲運、品牌營銷的全產業鏈條正在逐步完善,“生產有標準、加工有體系、銷售有渠道”的產業閉環正在加速形成。
品牌市場聯動 產業綜合效益顯著提升
隴新辰、邵蔬源等3枚蔬菜企業商標完成授權,11個優勢蔬菜品種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A級綠色食品,全縣蔬菜商標累計達到10枚……我縣蔬菜的品牌價值正在不斷提升。
品牌是提升產業競爭力的核心。靈臺縣充分發揮縣域產業優勢,持續深挖“土特產”蔬菜發展潛力,圍繞“三品一標”建設,將提質創牌與市場增效緊密結合,精準規劃品牌定位,科學制定發展路徑,分層推進品牌建設,著力構建層次分明、特色鮮明的縣域蔬菜品牌矩陣。
與此同時,靈臺縣堅持產銷并重,精心構建營銷網絡,持續優化“專業營銷公司+產業協會+經紀人”營銷網絡結構體系,引進西安維吉特、陜西綠屋農業等種銷一體中介公司3家,遴選10個鄉鎮蔬菜專業合作社營銷經紀人15人,培養5戶家庭農場轉型升級為產銷一體運銷大戶,上聯產地、下接市場的營銷布局不斷完善。
為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靈臺縣持續推進“暢外銷、擴內需、強電商”戰略,積極對接省內外大中型蔬菜批發市場,與縣內機關食堂、商超、酒店等建立長期供貨關系,通過電商平臺采取線上下單、線下配送等方式,將傳統銷售渠道和新興電商渠道結合起來,有力推動全縣蔬菜流通總量持續性增長。
至此,覆蓋生產端與消費端的全鏈條營銷網絡基本成型,蔬菜產業綜合效益得到了顯著提升,“產得出、賣得快、效益好”的良性循環正在逐步實現。(蘇斌)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