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明晰智慧農業引領區建設“作戰圖”,提速“浙農碼”賦能“土特產”
日前,浙江省智慧農業引領區建設現場會在衢州江山市舉行,明確了未來5年智慧農業引領區建設的“作戰圖”“任務書”。會上,記者了解到,《“浙農碼”賦能“土特產”全覆蓋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已于最近正式發布,今年,全省將建成300個數字農業工廠,實現三大類15種重點品種農產品的重點主體“浙農碼”承諾證開具全覆蓋。
2024年11月,浙江獲批建設全國首個智慧農業引領區。20多年來,浙江始終將智慧農業作為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從規劃、標準、機制等方面精準發力,打出智慧農業提能升級行動、智慧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一系列組合拳,系統構建起智慧農業發展體系。
近年來,浙江省農業農村系統深入實施智慧農業“百千工程”,積極推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人等信息技術在農業農村領域的探索應用,取得良好成效。以省、市、縣三級貫通的“浙農碼”為例,現已接入24個省級應用、102個地方應用,匯集372項涉農服務,累計賦碼用碼量超7.1億次。
如今,隨著海量數據的匯集沉淀,“浙農碼”不斷衍生出數據要素價值。接下來,浙江還將繼續集成拓展1個“碼”,迭代升級“浙農碼2.0”,推動“浙農碼”與“全農碼”有機銜接,率先實現部省數據互聯互通和業務協作協同。
智慧農業發展需要“軟硬兼施”。在作為“硬件”的基礎設施上,接下來,浙江將進一步暢通智慧農業發展的通信“大動脈”,織密物聯“感知網”。如加快農村地區5G網絡質量提升、山區海島縣千兆光網深度覆蓋,推動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因地制宜部署物聯設備,形成點狀監測、線狀追蹤、面域覆蓋的立體化數據采集網絡等。
在“軟件”上,浙江同樣將通過加大財政投入、強化項目支撐、優化政策服務等,面向不同類型的主體,推出不同的解決方案,讓參與者真正從中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從而自發地、持續地投入和應用智慧農業技術。同時,浙江還將專設人才項目跑道,引育數字系統應用開發、智能農機應用、電子商務運營等緊缺人才。
目前,浙江已形成了“數字+設施+機械”的發展體系,培育了562家數字農業工廠和48家未來農場,涌現了一批智慧農業技術成果和先進的模式業態。
根據計劃,到2027年,通過“浙農碼”賦能,浙江將實現“土特產”品牌市場認可度和影響力顯著增強,初步形成優質優價機制,以及實現“土特產”主體、產品和品牌全覆蓋。屆時,省內的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農產品生產者都將被納入“浙農碼”體系,賦碼用碼總量超16億次;全省將建成1000個以上數字農業工廠和100家全產業鏈“亮碼”主體。此外,重點主體生產經營的三大類20種重點品種農產品將實現全鏈條數字化追溯,所有省名優“土特產”百品榜產品都將被賦碼。
為此,浙江明確了接下來的五大主要任務:優化提升生產主體賦碼用碼,推進主體賦碼應賦盡賦,推動主體數據“碼”上匯集,培育壯大“亮碼”龍頭;全面推進農產品規范賦碼上市,統一“浙農碼”承諾證開具,全面優化農產品賦碼服務;創新建設“土特產”品牌數字化管理體系,建設“土特產”集成管理模塊,繪制全省“土特產”產業地圖,開發數字名片,數字賦能品牌管理機制,挖掘“浙農碼”數據價值;提能升級“浙農碼”數字平臺,完善賦碼數據庫和數據歸集管理,加強對數據的科學分析,提高風險預警防范水平;多元營造賦碼用碼環境,完善信用評價,強化宣傳推介,加大政策扶持。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