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品牌影響力蓄勢騰飛
日前,玉溪市“十大名品”“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以下簡稱“三名”)培育推廣工作全面啟動新聞發布會舉行。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等單位相關負責同志齊聚一堂,介紹“三名”培育推廣工作的具體策略,并現場解答記者提問。
此次“三名”培育推廣工作,是玉溪市商務局攜手農業農村、文旅、工信、市場監管等多部門,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關于產業轉型升級和品牌強市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玉溪,這座擁有豐富特色農產品、非遺工藝及美食文化資源的城市,雖底蘊深厚,但面臨品牌分散、產業鏈短等發展瓶頸。此次評選工作,旨在通過系統整合資源,打造規?;⒕G色化、品牌化產業集群,實現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有效提升區域品牌競爭力,擴大“玉溪味道”影響力,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推動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三名”評選也是對地方特色的保護傳承,滿足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
評選過程科學嚴謹。各縣(市、區)深入挖掘本地特色,形成“三名”備選名單,并通過網絡投票廣泛征集民意。此外,組織文旅、農業農村、非遺等領域專家,綜合考量文化價值、產業潛力等因素進行評審。不僅如此,評選還實行動態管理,建立“白名單+退出機制”,對品牌濫用、質量不達標的產品撤銷稱號,確保評選的公信力。
目前,玉溪首屆“三名”名單已新鮮出爐,通海蔬菜、華寧陶器等“十大名品”,銅鍋魚、青松毛烤鴨等“十大名菜”,涼米線、豆末糖等“十大名小吃”脫穎而出,成為玉溪文化的閃亮“金名片”。
為進一步提升這些名品、名菜、名小吃的知名度與影響力,推動相關產業發展,玉溪市印發了培育推廣總體方案。方案明確,構建品牌體系,強化標準引領,制定公共品牌認證標準,規范標識使用,遴選種子企業與領軍企業,打造“玉系品牌”標桿集群,建立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維護品牌聲譽。同時,延伸產業鏈條,推動產業融合,建設標準化農業生產基地,培育110戶以上市級農業龍頭企業;依托非遺技藝建設“非遺工坊共享中心”,補齊配套產業,打造“研發— 生產—營銷”一體化鏈條;通過“地標食材+非遺工藝+研發”模式,提升餐飲品質,形成產業集群式發展。此外,深耕質量與人才培養,支持企業“走出去”,實施行業標準“領跑者”制度,建立政產學研用協同的質量創新體系,聯合院校培養相關人才,為產業鏈提供智力保障。
方案還設定了量化發展目標,計劃到2027年,實現產業規模突破,“三名”全產業鏈產值超400億元,帶動新增“四上”企業250戶以上,形成以“十大名品”為引領的10個產業集群,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公共品牌。
在政策與資金方面,由分管副市長牽頭,市、縣協同發力,加大投入。市級財政統籌1000萬元,對相關企業予以獎勵,同時完善白名單與退出機制,確保品牌含金量。此外,玉溪市還將借助中國品牌日、國際國內展會及新媒體渠道,講好玉溪品牌故事。
玉溪“三名”培育工作,不僅是產業的升級,更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未來,玉溪市將以培育推廣方案為指引,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全民參與,讓青花瓷的釉色、撫仙湖的魚鮮、彝繡的針腳,成為玉溪走向全省、全國的金色名片。(玉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宋蝶)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