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東北,譜“新”篇知識產權助力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
核心閱讀
新時代東北地區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在積極培育新質生產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推動高質量發展等方面變化巨大。
今年的東北地區,夏日來得格外早。五月底已有了驕陽似火的感覺,一如當地熱火朝天的創新干勁。
《法治日報》記者近日隨國家知識產權局到遼寧省、黑龍江省等地采訪,近距離觀察新時代東北地區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在積極培育新質生產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推動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的巨大變化。
創新的種子正在東北大地茁壯成長。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底,東北三省一區有效發明專利達到19.5萬件,同比增長10.2%;有效注冊商標達到216.1萬件,同比增長7.7%;累計認定地理標志產品273個,核準地理標志作為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556件,地理標志總量接近全國的十分之一。
三“高”破題
哈爾濱工程大學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挖掘專利價值,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馬迭爾集團的“爾濱禮物”計劃則以城市IP為核心,融合文創與旅游,打造特色文旅品牌;
飛鶴乳業將專利技術與行業標準深度融合,持續推動乳業技術的革新與產業的全面升級;
大慶油田將知識產權納入百年油田建設戰略,形成了完善的管理體系與培訓模式,以高價值專利助力能源產業創新;
黑龍江股權交易中心搭建了黑龍江科技成果和知識產權交易平臺,通過資本市場培育與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相結合的雙輪驅動創新模式,加速推動科技成果和知識產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
在創新驅動發展的時代浪潮中,如何保護知識產權、服務創新主體?黑龍江省用了三個“高”來破題。據黑龍江省知識產權局局長王偉群介紹,這三個“高”分別是突出“高質量”發展,突出“高水平”保護,突出“高效能”服務。
在突出“高質量”發展方面,通過梯度培育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大力推進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截至今年第一季度,黑龍江省企業發明專利有效量為1.8萬件,同比增長10.6%。大力發展知識產權金融服務,成立知識產權金融服務聯合體,為企業創新提供支持,2024年黑龍江省專利商標質押融資登記金額突破70億元,同比增長47.4%。
在突出“高水平”保護方面。黑龍江省知識產權局聯合多部門建立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協作、調解、仲裁、技術調查官等多個機制。加強亞冬會知識產權保護,開展亞冬會知識產權保護專項行動,設立特殊標志許可合同備案辦理窗口,在大型賽事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開展維權援助,制定多項地方標準、團體標準,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工作站實現市(地)級全覆蓋。簽署跨區域海外知識產權保護合作框架協議,圍繞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機制,開展海外維權指導聯合行動,護航企業無憂出海。
在突出“高效能”服務方面,建成知識產權“一件事”集成服務平臺,將10個部門105個辦理事項集成到一個平臺,并實現市(地)級全面對接,以平臺“一根針”成功穿起知識產權服務“千條線”。
助企發展
遼寧在民營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取得積極成效。
在這里,知識產權保護體制機制不斷優化。遼寧省政府與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印發《共建全面振興新突破知識產權強省實施方案》,遼寧省知識產權強省建設聯席會議印發《關于貫徹落實〈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工程實施方案〉的若干措施》,指導沈陽、大連推進國家知識產權保護高地建設。
遼寧省知識產權局局長敖然介紹說,遼寧省布局建設4家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快速維權中心,備案各類創新主體4529家,其中86%以上為民營企業。2024年,共受理專利預審請求7468件、獲專利授權4213件,協助知識產權行政執法(行政裁決)案件832件,開展專利分析導航項目26個,有力支撐民營企業專利布局。
同時加大知識產權行政執法和維權援助力度。遼寧組織開展知識產權“亮劍護航”執法保護專項行動,對侵權多發領域加大檢查頻次和打擊力度。2024年,查處知識產權行政案件707件,辦結專利行政裁決案件105件。組織開展知識產權“益企助力”維權援助專項活動,重點圍繞民營企業開展維權援助服務。2024年,調解知識產權糾紛789件,服務民營企業1195家。
遼寧還強化了涉外知識產權保護指導服務。遼寧省3家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地方分中心,通過對接企業需求、提供專業指導、組織專題培訓等方式,助力企業提升海外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和能力。2024年,為36家企業出具知識產權侵權風險和布局策略分析預警報告,辦理海外糾紛應對指導案件4件、咨詢案件6件,幫助企業挽回經濟損失110余萬元。
此外,2024年以來,遼寧深入實施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通過政策引導、機制強化、部門協同等有效舉措,全力推動,成效明顯。推動完成全省83所高校4.1萬件存量專利盤點分析并形成可轉化專利資源庫,組織與1.2萬家企業進行線上對接和匹配推送,篩選488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進行重點培育。2024年,遼寧省專利轉讓次數達到7573次,同比增長38.9%;發布專利開放許可聲明662件,達成開放許可142件;獲認定專利密集型產品78件,產品銷售、出口總額超176億元。
打造品牌
同樣取得專利轉化運用積極成效的還有吉林省。2024年吉林省專利轉讓許可次數達到5834次,同比增長50.9%,就是一個顯證。
吉林省知識產權局局長李繼武介紹說,吉林充分發揮當地高校院所知識產權聯盟作用,引導成員單位篩選實用性強、應用領域廣的存量專利,積極推廣“先使用后付費”模式,激勵更多中小企業高效、低成本使用專利技術,促進專利成果快速實現產業化。
比如,吉林大學通過專利盤點盤活及概念驗證篩選高價值專利,并以“知識產權初期免費許可+后期銷售額提成”的方式鼓勵教師創業,共落地成立公司22家,簽訂許可合同15項,許可專利36件,22家公司共獲得投資5950萬元。
吉林還擦亮地標“金名片”,著力打造特色品牌。立足白山松水特色資源優勢,持續加大地理標志培育和保護力度。目前,已獲得地理標志保護產品59個、地理標志商標110件。
內蒙古在打造“蒙”字標這一草原“金字招牌”上,則給出了有益的探索和經驗。“‘蒙’字標不僅是一枚小小的商標、更是內蒙古優質農畜產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品質身份證’。”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副局長楊志宏說。
這是一個“小商標做出大市場”的成長故事,楊志宏用了三個關鍵詞來講述。
第一個關鍵詞是“認證”,讓草原味道“有底氣”。內蒙古以“蒙”字標創新抓好綠色有機產品打造,解決內蒙古農畜產品“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問題。2019年以來內蒙古啟動以“商標+標準+認證”方式打造“蒙”字標大草原優品,創建了標準、認證、產業、質量管控和綜合服務“五大體系”,建立了“從牧場到市場”的全鏈條認證標準,對土壤、水源、養殖、加工等環節提出嚴苛指標。比如,蛋白質是鮮牛奶中最關鍵的營養成分之一,“蒙”字標鮮牛奶標準中規定每100g的蛋白質含量比國家標準高0.3g,體現出了鮮明的質量特征,這些“硬杠杠”,讓“蒙”字標產品成為消費者心中的優選。
第二個關鍵詞是“品牌”,讓草原產品“亮起來”。立足內蒙古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全力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宣傳、推廣、營銷矩陣,在人民網設立“蒙”字標品鑒館,建設“蒙”字標北京、上海、廣州等展銷中心,開通“蒙”字標認證產品直播間,向全世界展示內蒙古優質特色產品。推動草原好物從“品質強”向“名氣大”轉變。
第三個關鍵詞是“市場”,讓草原產業“活起來”。6年來,“蒙”字標已經成為具有鮮明內蒙古特色的區域品牌,受到社會各界和消費者的廣泛認可。目前,“蒙”字標標準已達100項,授權企業139家,認證產品1369種。(張維)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